后浪笔记一零二四

动态规划 Dynamic Programming

“一个模型三个特征”理论讲解

一个模型

  • 它指的是动态规划适合解决的问题的模型。我们把这个模型定义为“多阶段决策最优解模型”。
  • 我们一般是用动态规划来解决最优问题。而解决问题的过程,需要经历多个决策阶段。
    • 每个决策阶段都对应着一组状态。
    • 然后我们寻找一组决策序列,经过这组决策序列,能够产生最终期望求解的最优值。

三个特征

  • 最优子结构: 问题的最优解包含子问题的最优解
    • 我们可以通过子问题的最优解,推导出问题的最优解。
    • 对应到动态规划问题模型上,可以理解为,后面阶段的状态可以通过前面阶段的状态推导出来
  • 无后效性
    • 第一层含义是,在推导后面阶段的状态的时候,我们只关心前面阶段的状态值,不关心这个状态是怎么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。
    • 第二层含义是,某阶段状态一旦确定,就不受之后阶段的决策影响。
  • 重复子问题
    • 不同的决策序列,到达某个相同的阶段时,可能会产生重复的状态。

“一个模型三个特征”实例剖析

假设我们有一个 n 乘以 n 的矩阵 w[n][n]。

  • 矩阵存储的都是正整数
       0 1 2 3
    0 |1|3|5|9|
    1 |2|1|3|4|
    2 |5|2|6|7|
    3 |6|8|4|3|
    

棋子起始位置在左上角,终止位置在右下角。我们将棋子从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。

  • 每次只能向右或者向下移动一位。
  • 从左上角到右下角,会有很多不同的路径可以走。我们把每条路径经过的数字加起来看作路径的长度。
  • 那从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的最短路径长度是多少呢?

这个问题是否符合“一个模型”?

  • 从 (0, 0) 走到 (n-1, n-1),总共要走 2*(n-1) 步,也就对应着 2*(n-1) 个阶段。
  • 每个阶段都有向右走或者向下走两种决策,并且每个阶段都会对应一个状态集合。
  • 定义状态的时候,我们把从起始位置 (0, 0) 到 (i, j) 的最小路径,记作 min_dist(i, j)
  • 所以,这个问题是一个多阶段决策最优解问题,符合动态规划的模型。

这个问题是否符合“三个特征”?

  • 先用回溯算法来编写代码,再画一下递归树,就会发现,递归树中有重复的节点。说明这个问题中存在重复子问题。
  • 如果我们走到 (i, j) 这个位置,我们只能通过 (i-1, j),(i, j-1) 这两个位置移动过来, 也就是说,我们想要计算 (i, j) 位置对应的状态,只需要关心 (i-1, j),(i, j-1) 两个位置对应的状态,并不关心棋子是通过什么样的路线到达这两个位置的。 而且,我们仅仅允许往下和往右移动,不允许后退,所以,前面阶段的状态确定之后,不会被后面阶段的决策所改变,所以,这个问题符合“无后效性”这一特征。
  • 因为我们只能往右或往下移动,所以,我们只有可能从 (i, j-1) 或者 (i-1, j) 两个位置到达 (i, j)。 换句话说就是,min_dist(i, j) 可以通过 min_dist(i, j-1) 和 min_dist(i-1, j) 两个状态推导出来。 这就说明,这个问题符合“最优子结构”。 min_dist(i, j) = w[i][j] + min(min_dist(i, j-1), min_dist(i-1, j))

两种动态规划解题思路总结

1. 状态转移表法

一般能用动态规划解决的问题,都可以使用回溯算法的暴力搜索解决。

  • 当我们拿到问题的时候,我们可以先用简单的回溯算法解决,
     1
     2
     3
     4
     5
     6
     7
     8
 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18
    19
    20
    21
    22
    23
    24
    25
    26
    27
    28
    29
    30
    
    func main() {
        minDistBT(0, 0, 0, "", [][]int{
            {1, 3, 5, 9},
            {2, 1, 3, 4},
            {5, 2, 6, 7},
            {6, 8, 4, 3},
        }, 4)
        println(minDist)
    }
    
    var minDist = math.MaxInt32
    
    // 调用方式: minDistBacktracing(0, 0, 0, w, n);
    func minDistBT(i, j, dist int, x string, w [][]int, n int) {
            dist += w[i][j]
            //到达了n-1, n-1这个位置了,这里看着有点奇怪哈,你自己举个例子看下
            if i == n-1 && j == n-1 {
                if dist < minDist {
                    minDist = dist
                    println(i, j, dist, fmt.Sprintf("%s,%d",x, w[i][j]))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return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if i < n-1 { // 往下走,更新i=i+1, j=j
                minDistBT(i+1, j, dist, fmt.Sprintf("%s,%d", x, w[i][j]), w, n)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if j < n-1 { // 往右走,更新i=i, j=j+1
                minDistBT(i, j+1, dist, fmt.Sprintf("%s,%d", x, w[i][j]), w, n)
            }
    }
    
  • 然后定义状态,每个状态表示一个节点,然后对应画出递归树。
    在递归树中,一个状态(也就是一个节点)包含三个变量 (i, j, dist),其中 i,j 分别表示行和列,dist 表示从起点到达 (i, j) 的路径长度。
    从图中,我们看出,尽管 (i, j, dist) 不存在重复的,但是 (i, j) 重复的有很多。
    对于 (i, j) 重复的节点,我们只需要选择 dist 最小的节点,继续递归求解,其他节点就可以舍弃了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(0,0,1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往下/     \往右  
                     f(1,0,3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(0,1,4)
                往下/     \往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往下/     \往右
          f(2,0,8)            f(1,1,4)          f(1,1,5)          f(0,2,9)
     往下/     \往右      往下/     \往右    往下/     \往右    往下/     \往右
    f(3,0,14) f(2,1,10) f(2,1,6) f(1,2,7) f(2,1,7) f(1,2,8) f(1,2,11) f(0,3,18)
      /\         /\        /\       /\       /\       /\       /\        /\
      ...        ...       ...      ...      ...      ...      ...       ...
    
  • 从递归树中,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来,是否存在重复子问题,以及重复子问题是如何产生的。以此来寻找规律,看是否能用动态规划解决。
    • 找到重复子问题之后,接下来,我们有两种处理思路,第一种是直接用回溯加“备忘录”的方法,来避免重复子问题。
    • 第二种是使用动态规划的解决方法,状态转移表法。

状态转移表法

  • 先画出一个状态表。状态表一般都是二维的,所以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二维数组。
    • 每个状态包含三个变量,行、列、数组值。
  • 根据决策的先后过程,从前往后,根据递推关系,分阶段填充状态表中的每个状态。
  • 最后,我们将这个递推填表的过程,翻译成代码,就是动态规划代码了。
  • 如果问题的状态比较复杂,需要很多变量来表示,那对应的状态表可能就是高维的,那这个时候,我们就不适合用状态转移表法来解决了
表中的行、列表示棋子所在的位置,表中的数值表示从起点到这个位置的最短路径。
我们按照决策过程,通过不断状态递推演进,将状态表填好。
为了方便代码实现,我们按行来进行依次填充。

初始化(第0行,第0列)    第1行
    +3 +5 +9
   +--+--+--+--+     +--+--+--+--+
+2 |1 |4 |9 |18|     |1 |4 |9 |18|
+5 |3 |  |  |  |     |3 |4 |7 |11| 4=min(3+1,4+1)
+6 |8 |  |  |  |     |8 |  |  |  | 7=min(4+3,9+3)
   |14|  |  |  |     |14|  |  |  | 11=min(7+4,18+4)
   +--+--+--+--+     +--+--+--+--+

    第2行             第3行
   +--+--+--+--+     +--+--+--+--+
   |1 |4 |9 |18|     |1 |4 |9 |18|
   |3 |4 |7 |11|     |3 |4 |7 |11|
   |8 |6 |12|18|     |8 |6 |12|18|
   |14|  |  |  |     |14|14|16|19|
   +--+--+--+--+     +--+--+--+--+

弄懂了填表的过程,代码实现就简单多了。我们将上面的过程,翻译成代码,就是下面这个样子。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func main() {
        println(minDistDP([][]int{
                {1,3,5,9},
                {2,1,3,4},
                {5,2,6,7},
                {6,8,4,3},
        }, 4))
}

func minDistDP(matrix [][]int, n int) int {
        states := make([][]int, n)
        for i := range states {
                states[i] = make([]int, n)
        }

        sum := 0
        for j := 0; j < n; j++ {
                sum += matrix[0][j]
                states[0][j] = sum
        }
        sum = 0
        for i := 0; i < n; i++ {
                sum += matrix[i][0]
                states[i][0] = sum
        }
        for i:=1; i<n; i++ {
                for j:=1; j<n; j++ {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ates[i][j] = matrix[i][j] + (int)(math.Min(float64(states[i][j-1]), float64(states[i-1][j])))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return states[n-1][n-1]
}

2. 状态转移方程法

根据最优子结构,写出递归公式,也就是所谓的状态转移方程(min_dist(i, j) = w[i][j] + min(min_dist(i, j-1), min_dist(i-1, j)))。
有了状态转移方程,一般使用这两种方法来实现代码:

  • 递归加“备忘录”
     1
     2
     3
     4
     5
     6
     7
     8
 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18
    19
    20
    21
    22
    23
    24
    25
    26
    
    func main() {
        println(minDist(n-1,n-1))
    }
    var matrix = [][]int{
        {1,3,5,9},
        {2,1,3,4},
        {5,2,6,7},
        {6,8,4,3},
    }
    var n =4
    var mem [4][4]int
    func minDist(i,j int) int {  // 调用minDist(n-1, n-1)
        if i == 0 && j == 0 { return matrix[0][0] }
        if mem[i][j] > 0 { return mem[i][j] }
        minLeft := math.MaxInt32
        if j-1 >= 0 {
            minLeft = minDist(i, j-1)
        }
        minUp := math.MaxInt32
        if i-1 >= 0 {
            minUp = minDist(i-1, j)
        }
        currMinDist := matrix[i][j] + int(math.Min(float64(minLeft), float64(minUp)))
        mem[i][j] = currMinDist
        return currMinDist
    }
    
  • 迭代递推:跟状态转移表法的代码实现是一样的,只是思路不同。

0-1背包

我们有一个背包,背包总的承载重量是 Wkg。现在我们有 n 个物品,每个物品的重量不等,并且不可分割。我们现在期望选择几件物品,装载到背包中。在不超过背包所能装载重量的前提下,如何让背包中物品的总重量最大?

回溯算法实现 - 定义状态 - 画递归树 - 找重复子问题 - 画状态转移表 - 根据递推关系填表 - 将填表过程翻译成代码

  • 回溯算法实现:
     1
     2
     3
     4
     5
     6
     7
     8
 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18
    19
    20
    21
    22
    
    func main() {
        f(0, 0)
        println(maxW)
    }
    
    var (
        maxW = math.MinInt32
        weight = []int{2, 2, 4, 6, 3} // 物品重量
        n =5  // 物品个数
        w = 9  // 背包承受的最大重量
    )
    
    func f(i, cw int) { // 调用f(0, 0)
        if cw == w || i == n { // cw==w表示装满了,i==n表示物品都考察完了
            if cw > maxW { maxW = cw }
            return
        }
        f(i+1, cw)  // 选择不装第i个物品
        if cw + weight[i] <= w {
            f(i+1, cw + weight[i])  // 选择装第i个物品
        }
    }
    
  • 递归树中的每个节点表示一种状态,我们用(i, cw)来表示。其中,i 表示将要决策第几个物品是否装入背包,cw 表示当前背包中物品的总重量。
  • 画递归树,找重复子问题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(0,0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       \
                f(1,0)                     f(1,2)
               /     \                    /      \
         f(2,0)       f(2,2)        f(2,2)        f(2,4)
         / \           / \           / \           / \
    f(3,0) f(3,4) f(3,2) f(3,6) f(3,2) f(3,6) f(3,4) f(3,8)
     /\      /\     /\      /\     /\     /\     /\     /\
     ..      ..     ..      ..     ..     ..     ..     ..
    
  • 画状态转移表,根据递推关系填表 我们把整个求解过程分为n个阶段(层),每个阶段会决策一个物品是否放到背包中,不同的决策会生成不同的状态。 我们把每一层重复的状态(节点)合并,只记录不同的状态(每一层不同状态的个数都不会超过 w 个),然后基于上一层的状态集合,来推导下一层的状态集合。
    我们用一个二维数组states[n][w+1]来记录每层可以达到的不同状态。
      初始状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0个物品决策完之后
          0 1 2 3 4 5 6 7 8 9              0 1 2 3 4 5 6 7 8 9
         +-+-+-+-+-+-+-+-+-+-+            +-+-+-+-+-+-+-+-+-+-+
    w=2 0|0 0 0 0 0 0 0 0 0 0|       w=2 0|1 0 1 0 0 0 0 0 0 0|
    w=2 1|0 0 0 0 0 0 0 0 0 0|       w=2 1|0 0 0 0 0 0 0 0 0 0|
    w=4 2|0 0 0 0 0 0 0 0 0 0|       w=4 2|0 0 0 0 0 0 0 0 0 0|
    w=6 3|0 0 0 0 0 0 0 0 0 0|       w=6 3|0 0 0 0 0 0 0 0 0 0|
    w=3 4|0 0 0 0 0 0 0 0 0 0|       w=3 4|0 0 0 0 0 0 0 0 0 0|
         +-+-+-+-+-+-+-+-+-+-+            +-+-+-+-+-+-+-+-+-+-+
    
      第1个物品决策完之后               第2个物品决策完之后
          0 1 2 3 4 5 6 7 8 9              0 1 2 3 4 5 6 7 8 9
         +-+-+-+-+-+-+-+-+-+-+            +-+-+-+-+-+-+-+-+-+-+
    w=2 0|1 0 1 0 0 0 0 0 0 0|       w=2 0|1 0 1 0 0 0 0 0 0 0|
    w=2 1|1 0 1 0 1 0 0 0 0 0|       w=2 1|1 0 1 0 1 0 0 0 0 0|
    w=4 2|0 0 0 0 0 0 0 0 0 0|       w=4 2|1 0 1 0 1 0 1 0 1 0|
    w=6 3|0 0 0 0 0 0 0 0 0 0|       w=6 3|0 0 0 0 0 0 0 0 0 0|
    w=3 4|0 0 0 0 0 0 0 0 0 0|       w=3 4|0 0 0 0 0 0 0 0 0 0|
         +-+-+-+-+-+-+-+-+-+-+            +-+-+-+-+-+-+-+-+-+-+
    
      第3个物品决策完之后               第4个物品决策完之后
          0 1 2 3 4 5 6 7 8 9              0 1 2 3 4 5 6 7 8 9
         +-+-+-+-+-+-+-+-+-+-+            +-+-+-+-+-+-+-+-+-+-+
    w=2 0|1 0 1 0 0 0 0 0 0 0|       w=2 0|1 0 1 0 0 0 0 0 0 0|
    w=2 1|1 0 1 0 1 0 0 0 0 0|       w=2 1|1 0 1 0 1 0 0 0 0 0|
    w=4 2|1 0 1 0 1 0 1 0 1 0|       w=4 2|1 0 1 0 1 0 1 0 1 0|
    w=6 3|1 0 1 0 1 0 1 0 1 0|       w=6 3|1 0 1 0 1 0 1 0 1 0|
    w=3 4|0 0 0 0 0 0 0 0 0 0|       w=3 4|1 0 1 1 1 1 1 1 1 1|
         +-+-+-+-+-+-+-+-+-+-+            +-+-+-+-+-+-+-+-+-+-+
    考察完所有物品后,只需要在最后一层,找一个值为 true 的最接近 w(这里是 9)的值,就是背包中物品总重量的最大值
    
  • 将填表过程翻译成代码
     1
     2
     3
     4
     5
     6
     7
     8
 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18
    19
    20
    21
    22
    23
    24
    25
    26
    
    func main() {
        println(knapsack([]int{2,2,4,6,3}, 5, 9))
    }
    
    func knapsack(weight []int, n, w int) int {
        states := make([][]bool, n)
        for i := range states {
            states[i] = make([]bool, w+1)
        }
        states[0][0] = true   // 第一行的数据要特殊处理,可以利用哨兵优化
        if weight[0] <= w {
            states[0][weight[0]] = true
        }
        for i:=1; i<n; i++ { // 动态规划状态转移
            for j:=0; j<=w; j++ { // 不把第i个物品放入背包
                if states[i-1][j] { states[i][j] = states[i-1][j] }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for j:=0; j<=w-weight[i]; j++ {
                if states[i-1][j] { states[i][j+weight[i]] = true }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for i:=w; i>=0; i-- { // 输出结果
            if states[n-1][i] { return i }
        }
        return 0
    }
    

如何实现搜索引擎中的拼写纠错功能

回溯算法实现 - 定义状态 - 画递归树 - 找重复子问题 - 画状态转移表 - 根据递推关系填表 - 将填表过程翻译成代码


专题:

本文发表于 2021-07-07,最后修改于 2021-07-07。

本站永久域名「 jiavvc.top 」,也可搜索「 后浪笔记一零二四 」找到我。


上一篇 « 回溯算法 下一篇 » 时间复杂度分析

赞赏支持

请我吃鸡腿 =^_^=

i ysf

云闪付

i wechat

微信

推荐阅读

Big Im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