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sh脚本学习地址: http://tldp.org/LDP/abs/html/
python脚本学习地址: https://docs.python.org/zh-cn/3/library/fnmatch.html
centos下载地址(只下载mininal包):https://vault.centos.org/7.6.1810/isos/x86_64
- 只使用2个分区: /boot : 512M, / : 占用剩余的所有存储
centos环境搭建
- 安装中文语言包
|
|
- 使用chrony来同步系统时钟
- systemd-timesyncd轻量级持续同步
timedatectl set-ntp true
# /etc/systemd/timesyncd.conf文件中配置ntp服务器
vim /etc/systemd/timesyncd.conf
systemctl restart systemd-timesyncd
注意: ntpd和chronyd和systemd-timesyncd只能选择一个,否则会冲突。
只要安装了ntpd和chronyd和systemd-timesyncd中的其中一个,并启动,那么timedatectl status命令就会输出NTP service: active
- 一次性时间同步:
yum install ntpdate
ntpdate ntp.aliyun.com
hwclock -w
- tab无法展示目录下有哪些文件,执行如下命令解决:
complete -r
linux7个启动级别
- 0 - 系统停机状态
- 1 - 单用户工作状态
- 2 - 多用户状态(没有NFS)
- 3 - 多用户状态(有NFS)
- 4 - 系统未使用,留给用户
- 5 - 图形界面
- 6 - 系统正常关闭并重新启动
对应每个启动级别,/etc/目录下都对应一个像/etc/rc[0-6].d/
这样的目录,该目录下有些脚本,这些脚本基本都是对应/etc/init.d目录下的软链接,命名里面的数字代表优先级,启动时这些脚本都会执行一遍。
现在很多linux系统都默认启动级别为5。可以使用init命令来切换系统级别,例如: init 3
打开Centos7的/etc/inittab,发现该文件与其他linux不同。
# inittab is no longer used when using systemd.
#
# ADDING CONFIGURATION HERE WILL HAVE NO EFFECT ON YOUR SYSTEM.
#
# Ctrl-Alt-Delete is handled by /usr/lib/systemd/system/ctrl-alt-del.target
#
# systemd uses 'targets' instead of runlevels. By default, there are two main targets:
#
# multi-user.target: analogous to runlevel 3
# graphical.target: analogous to runlevel 5
#
# To view current default target, run:
# systemctl get-default
#
# To set a default target, run:
# systemctl set-default TARGET.target
#
按照该文件所说的,runlevels被target所取代,即Centos7采用加载target的方式来替代之前的启动级别。其中有两个重要的target:multi-user.target和graphical.target。他们分别表示运行级别中的3与5级别。
通过 systemctl get-default
可获得默认启动的target
通过 systemctl set-default
设置默认启动的target。
那么,想修改为多用户状态只需执行:
systemctl set-default multi-user.target
修改为图形化界面执行:
systemctl set-default graphical.target
deepin如何解决没有声音的问题
新建文件 /usr/local/bin/start-vol.sh 文件,文件内容:
|
|
chmod +x /usr/local/bin/start-vol.sh,之后执行start-vol.sh就可以开启音频。
或者,命令行执行alsamixer,在弹出的界面按F6,在弹出的界面选项中选择default:0 sof-hda-dsp,切到Headphone,然后按M键。
华为笔记本开机功能键
F2 BIOS/UEFI 设置
F12 启动菜单(Boot Menu)
Esc 总控菜单
linux /lib/firmware 目录的作用
许多硬件(如网卡、显卡、声卡、摄像头等)需要加载制造商提供的固件才能正常工作。
操作系统内核(通过驱动程序)在初始化设备时,会从 /lib/firmware 查找并加载对应的固件文件(通常是 .bin、.ucode、.fw 等二进制文件)。
git地址: https://gitlab.com/kernel-firmware/linux-firmware.git
镜像地址: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git/linux-firmware.git
为什么mac快捷键用Command+c而不是ctrl+c呢?
1983年,苹果发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Lisa,它的键盘左下角只有Command和Option,此时已经有了这些我们现在每天都在用的组合快捷键,例如复制、粘贴、剪切和撤销。而这个时候,Windows 1.0还没有发布。
苹果把Macintosh OS中的一些元素授权给了Windows,但不能完全照搬,所以前面提到的几种快捷键在Windows 1.0~3.0时期还比较混乱,直到windows 3.1微软才把这些快捷键改成了现在我们熟悉的组合。
Apple Lisa&Macintosh OS | Microsoft windows 1.0~3.0 | Microsoft windows 3.1 | |
---|---|---|---|
复制 | Command+c | ctrl + Insert | ctrl + c |
粘贴 | Commnad+v | shift + Insert | ctrl + v |
剪切 | Command+x | shift+Delete | ctrl + x |
撤销 | Command+z | Alt + Backspace | ctrl + z |
改用 Control 的原因也非常简单,因为当时的IBM PC键盘上没有Command键,只有ctrl和Alt。
所以不是苹果放着ctrl不用,而是这些快捷键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通过Command来触发。
时间来到了1987年,苹果发布了Macintosh II,新增了Control键。
Ctrl键的新增并没有让Mac的快捷键变得混乱,在苹果的操作系统当中,Command只服务于图形操作界面带来的操作命令,而Control则用于终端控制代码相关的操作命令。
在终端界面下,我们常用的以Control开头的快捷键通常都有其他功能,比如Ctrl+C不是复制,而是中断当前命令;Ctrl+A不是全选,而是将光标移动到命令行开头;Ctrl+B不是加粗,而是将光标向前移动一个字符;Ctrl+F是向后移动一个字符。
这些终端中的快捷键事实上在MacOS系统中的其他地方也同样生效,你可以在任何有文字输入位置的应用中使用这些终端快捷键,对于在现代macOS当中同样需要用到终端或者命令行操作的人来说,他们可以保持自己原有的使用习惯。
而在window上,因为Control键被图形操作界面的功能所占用,终端中的快捷键就不得不改变,但是在Mac上,不管是Control还是Command,它们之间互不冲突。
本文发表于 0001-01-01,最后修改于 0001-01-01。
本站永久域名「 jiavvc.top 」,也可搜索「 后浪笔记一零二四 」找到我。